建设项目审批的六个步骤
“工改”项目从构思到实现,需要经历多少审批环节呢?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山市为了加快审批流程,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心。
2022年8月之前,从圈定改造区域至最终得到市的批复,每一步“工改”都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那时的“工改”项目需要经历12个审批步骤,且每一步都需按顺序进行,平均需要30天才能完成一个项目的改造方案批复。
令人困扰的是,某些步骤之间存在前置条件。比如“三旧”改造项目中的历史违法用地处理,需在改造方案获批后进行。在改造方案报批前,必须先完成标图入库工作。这就像一个循环,让人不禁疑惑如何打破这个循环。
幸运的是,在2022年8月的转折点上,《中山市“工改”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犹如一股清风而来。这份方案实施了“容缺受理”,允许暂时缺少某些材料,先将重要事项处理完毕。这使得原先的串联式步骤变成了并联式,原先的12个步骤被压缩到了6个。历史违法用地处理、土地规划调整等问题,都交由市工改指挥部联席会议统一解决。
该的实施使审批速度如插上了翅膀。改造方案的批复时间从原先的每30天缩短至每3天,效率提升了八倍之多。虽然新是在2022年8月才正式实施,但当年的改造方案批复数量已超越过去三年的总和。到了2023年,批复数量更是翻倍增长。
新在实践中也遭遇了新的问题。部分项目为解决违法用地或闲置土地问题,单独编制了前期策划方案,提交给市工改指挥部联席会议决策。各审批业务独立报批不仅耗时,还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中山市针对这一问题又推出了新的策略。
2023年,《中山市进一步优化“工改”审批机制实施方案》再次升级,提出了集中审核、集中审议、分批集中审签的“三个集中”审批模式。这一了过去一事一审的审批机制,将多项业务一次性集中审批,使项目不再因个别事项反复走流程,也使得审批单位无需为个别事项单独和签字。
经过两年时间、两轮重大,中山市的“工改”审批提速从最初的“压时长”1.0版,逐步演进至“优流程”的2.0版、“放事权”的3.0版、“信任审”的4.0版,直至现今的“集中批”5.0版。
回望过去,“工改”与同步推进的审批机制共同见证了中山市服务项目的效率提升。表面看是审批速度的加快,实则是打破了过去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中山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陈少宏(南方+)
【出品单位】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