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怎么理解
之前有些小伙伴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感到困惑,今天,我将通过下面的案例,与大家共同学习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式。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需求和选择,与供货人签订供货合同并支付货款,同时与承租方订立租赁合同,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方使用。这种租赁方式实质上转移了与一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
案例:
甲公司于2018年1月1日以融资租赁方式从乙公司租入一台设备,总租金为150万元。按照合同约定,租赁期开始日预付60万元,之后每年年末支付30万元,共计三年,于2×20年12月31日全部付清租金。假设该设备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均为135万,银行同期利率为10%。
对于出租人:
2018年1月1日,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应收款900000
银行存款600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135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150000
至每年年末,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长期应收款3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剩余长期应收款总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累计额)1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额)
贷:租赁收入(摊销额)
对于承租人:
2018年1月1日,会计分录为:
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预付租金+未来租金总和×P/A(利率,期数)
未确认融资费用=总租金-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总租金与租入固定资产的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总租金)银行存款(预付租金)
每年年末,进行如下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