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火的礼品
临近年关,亲朋好友送出的新春礼品陆续成为大家喜悦的焦点。本是喜事一桩,然而“收礼”也能带来强烈的不快和不舒服,这一切的源头或许是那些尚未倒闭的公司和想法各异、时而令人费解的领导。
为了彰显友好的职场氛围,促进互动交流,不少领导近期下令进行礼物互换活动。每个人不得不自掏腰包为同事准备礼物,然后再随机抽取其他同事准备的礼物。公司不投入一分钱,员工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人有礼物。因为年会被砍掉,这种活动成为公司文化和员工交流的替代方式。吐槽年会的段子今年罕见,是因为年会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头疼的抠门同事。
大家纷纷祈祷避免抽到离谱的礼物,但依旧难以避免遇到各种奇葩礼物。公司文化手册、二手摆件、过期的巧克力等无奇不有,离谱程度堪比娱乐圈明星的赠品。这让人不禁怀疑是否进入了某种形式的内娱典礼。
交换礼物的表面是互惠互利,但实际上是对情绪管理的极大考验。为了避免尴尬和不悦,大部分参与游戏的部门都设置了金额下限,通常是50或100元起。拿到属于自己的礼物那一刻,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形容,冲击过于剧烈,信息严重超载。
面对突如其来的奇葩礼物,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和愤怒。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许多人选择先发出夸张的赞美声,为自己争取时间思考如何回应。在社交媒体上,许多博主分享职场交换礼物的经历,打工人一边被逗笑一边感受到现实的无奈。
在收到不称心的礼物时,打工人不仅要应对心理上的冲击,还要展现出得体的微笑和适度的夸赞。有时吉凶变化迅速,需要调动一切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网友们分享了自己收到各种奇特礼物的经历,如非卖品的护手霜、封面是烫金的台历等。这些礼物虽然看似不那么廉价,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尴尬和无奈。
有些礼物没那么上不了台面,但却过于无聊,让人在发表收礼感言时陷入困境。比如收到一个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玻璃杯,打工人出由衷的感慨,并试图用介绍生活物品使用场景的耐心和严谨来传达对礼物的感激之情。然而背后却是阴阳怪气的感恩话术和对同事的不满情绪。同事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极限拉扯中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