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举出三个例子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晕轮、近因和首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学效应,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和判断。其中,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之间的区别也颇为有趣。

晕轮效应,简而言之,即一种人的某种特征给我们留下好或坏的印象后,我们会不自觉地根据这个印象去推测他的其他特征。正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好比看到一位容貌出众的人,我们可能会认为他的性格和能力也同样出色。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不能仅凭一两个优点就忽略其他方面。

近因效应则是指在一系列事物的记忆中,末尾部分的项目记忆效果比中间部分的项目更好。例如,与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聚后,往往临别时的情景印象最深刻。这是因为离我们越近的信息,在我们的脑海中的印象越深刻。

首因效应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后续交往关系的现象。面试时,如果能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后续的结果大有裨益。

要减少晕轮效应的产生,我们需要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不能只看到某一点就妄下结论。在交朋友时,不能因为对方某一优点特别突出就认为他处处都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一个人,了解他的优缺点。避免随意给别人贴标签,把人简单分类。

要让晕轮效应发挥正向作用,我们可以从教育孩子方面着手。家长如果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予以正面评价和鼓励,就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在面试或职场中,除了外貌,更需要展现自己的真诚、自信和勤奋踏实的态度。这样不仅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能为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