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赞扬的最大区别


近期阅读了《有效亲子沟通之道》,这使我对于与孩子们的互动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特别地,关于鼓励与赞美之间的微妙差别引起了我的兴趣。今日便来同大家分享几个从书中得到的理解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恰当的表达。

谈谈日常接送孩子的情况。每次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很多父母迎接孩子的时候,总是不免第一句问道:“宝贝今天在学校里做得好不好,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呀?”

我也曾如此发问。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分看重“他人的认可”,而非“自身的成长”。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讨好型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先看别人的脸色,只为了获得一句赞美。

鼓励与赞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赞扬往往聚焦于结果,如“你这次考试得了满分,真棒!”孩子听到的重点是“满分”这个结果,可能会为了持续获得赞美而努力追求高分,一旦未能取得好成绩就会感到沮丧。

而鼓励则更加注重过程。例如:“妈妈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每天都在认真复习,你努力的样子真的令人赞叹!即使结果并不理想,你的努力也不会被否定。”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当孩子画画时,单纯的赞扬可能会让孩子在下一次画画时感到束缚,害怕画不出所谓的“好看”标准。而鼓励则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更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鼓励孩子呢?

当孩子帮忙做家务时,不要只说“你真乖”,可以尝试说:“宝贝,你主动帮忙扫地,让家里变得干净整洁,妈妈因此轻松了很多,谢谢你的付出,这是责任感的体现。”

当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摔倒,不要说“别哭,快站起来”,而是应该说:“你勇于尝试新动作,即使摔倒也不哭,还在坚持,这种毅力真的让妈妈很佩服,多尝试几次肯定能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成年人。我们常常因为只看重“赞扬”式的结果而焦虑不已,盯着数据和指标不放。如果我们能将重点放在打磨内容、享受分享的过程中,那么成长的喜悦就会自然而来。

作为父母,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教育孩子不要去讨好别人,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也常为迎合他人而委曲求全。记住,“他人不喜欢你并不是你的错”,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言语,但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内心。不要让闲言碎语、小便宜心计扰乱我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