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源和寓意


临近岁末,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年关渐近,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期待新年的喜悦中。这个节日,如同儿歌所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字面意思即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从儿时的记忆开始,我们便熟知在这一天,有着独特的习俗——

那就是喝腊八粥。这一传统习俗,其起源究竟何在呢?

腊八粥,又被称为“七宝五味粥”或“佛粥”。其根源,实则源于古老的佛教文化。据传,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佛祖的们为了纪念他经历的苦难,便在这一天煮杂拌粥以作纪念。

这种杂拌粥,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腊八粥的前身。它由谷米、果实等食材杂烩而成,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与。久而久之,每到腊月初八吃杂拌粥,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这一习俗最初在古印度流传,随着佛教传入,这一传统也随之传入。随着佛教的兴盛,各在腊月初八这天都会用谷米等食材煮粥,或供寺内僧人食用,或赠予前来拜佛的。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就有记载:“腊八节,大刹等寺都会设五味粥,名为腊八粥。”

不仅中盛行此风,民间也纷纷效仿。每逢腊八节,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腊八粥,象征着新年的到来,驱赶寒气,期待过一个好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朝不仅腊八节有熬粥的习惯,还在腊月二十五日有“人口粥”,以祭祀食神、避。

“腊八节”的流行也与人们对新年的期待息息相关。在古代,“腊月”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史记》中就有记载:“腊明日发阳气,故曰初岁”。古人讲究阴阳调和,“腊明日”被视为阳气初发的时候,因此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除了喝腊八粥外,“腊八节”也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涵义。比如,它也被视为“慈善日”的象征。许多在古代就有在腊八节施舍穷人的传统,即使是生活困苦的人,也能在这一天领到免费的粥,以此迎接新的一年。

如今,“腊八粥”和“腊八节”不仅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还承载了现代社会的温暖与情谊。许多工作单位会在腊八节给员工发放腊八粥,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节日的喜悦与温暖。

在这个寒冬腊月里,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带来了节日的欢喜,更传递了生活的热情与温暖。这份情感与记忆,已然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团队:我方团队月落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