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观察区域与人员情况统计:
本次行为观察共涉及作业人员计16人次,针对正常作业区域和正常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未发现存在不安全行为的情况。
二、具体观察情况分析:
被观察者在被观察后的反应统计如下:正常作业人数为16人,无发现改变程序规范作业、停止作业者。
对于被观察者作业位置的安全性分析,未发现有人员处于明显的高危位置,也未有被告知自身存在危险的案例。未发现有员工因空间限制而无法改变自身位置的情况。高危人员观察次数为0。
在个人防护方面,本次观察中未发现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不当的案例,也未有员工因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而被观察到的记录。关于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同样未发现使用不当的例子。
在工具使用方面,被观察者中无人因忘记带工具或使用不当的替代品被观察到,也未发现有员工因不会使用工具而受到影响工作的情况。
就执行程序方面,无人员表示不清楚应遵循的程序,也没有人因岗位无标准化程序或无法执行程序而选择走捷径。
关于作业中可能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被观察者中无人知道或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危及他人安全,也未有员工因单位安排而感到无奈并可能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
作业环境对安全的影响方面统计,未发现有人机工程要求不符合的情况,员工们对作业环境的习惯和态度也较为积极,尽管部分环境可能存在客观限制,但员工们已适应并继续工作。在清洁生产方面,观察到作业区域整体保持了干净整洁的状态,仅有1例区域存在脏乱差现象,且没有发现员工随意丢弃工具材料的情况。
一、观察情况综合分析:
(一)从被观察者的作业位置看,空间限制并未导致安全问题,员工们均能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调整自身位置。
(二)在个人防护方面,本单位显然对职业健康防护非常重视,未发现有单位未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情况。员工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有清晰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强烈。
(三)在工具使用方面,员工的班前准备工作、班组的监督检查以及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均做得很好,无人因忘记带工具或使用不当而影响工作。
(四)标准化作业管理执行得当,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强,知道并遵循程序进行工作。
(五)在安全意识方面,员工们对安全有清晰的认识,不会抱有侥幸心理去忽视安全问题。对于单位的安全规程安排,员工们大多能遵守并理解其必要性。
(六)员工们对作业环境有清晰的风险评估能力,能切实评估环境中的危险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清洁生产方面也做得不错,大部分区域都能保持整洁。
综合上述观察情况,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观察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检查而非自查,缺乏对管理方面缺陷的理性分析。
(二)员工行为观察不够全面,未针对操作过程全流程及具体作业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尤其是对关键岗位、关键操作流程的观察不够充分。
(三)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管理和执行落实仍需加强,目前尚未实现全覆盖。
(四)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特别是在实操性、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需要加强培训内容。
(五)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管理需进一步深化,班前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工作仍有待加强。
(六)行为观察的计划性不足,需要更合理地安排观察计划。
二、改进措施:
(一)通过月度例会向班组宣讲行为观察的意义、形式和管理目的,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与考核,并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操作流程的观察与实施有效观察。
(二)服务部应加大对班组标准化作业流程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班组严格执行相关流程。
(三)服务部需完善教育培训计划并实施,将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流程、安全意识等内容纳入培训计划中,并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估。
(四)制定严格的员工上岗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对于调岗和新进员工需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确保达到上岗要求后才能上岗工作。同时服务部要定期对员工上岗达标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评估结果。
(五)切实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每个班组都需要动态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并保留相关记录作为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班组需认真开展班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确保相关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注重提高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