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作文高中800字


(父亲的影像记忆)

儿时,我总觉得父亲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其实,我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是一位理发师,人称剃头匠。

父亲诞生于1923年,于2000年离世。今年恰逢其诞辰101周年,我们与他离别已有24年之久。

父亲节将至,我想借此机会回忆我的父亲。

父亲是理发界的匠人,他自年少时期便开始学习剃头技艺,一生都在为人们修剪头发。我曾以他为荣,戏作打油诗:“吾父剃头匠,剪刀推子响。养家糊口艺,传承大道长。”

虽然父亲只读了几年私塾,但在五十年代末,他还在煤矿工人的夜校进修过。在我心中,他依旧是知识的象征。他在夜校所用的四角号码字典对我影响深远,使我在小学时期就能熟练运用。那些简单的口诀,至今我仍能背诵:“横一垂二三点捺……”

家中藏书不多,但父亲钟爱读书。记得他家中的书籍多为《高玉宝》和《欧阳海之歌》等。后来,大哥竟从封闭的图书室中找来了十几本书籍,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尽管父亲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深知知识的价值。他常常告诫我们,书中有黄金屋。家境虽不富裕,他却竭尽全力供我们姐弟五人完成初、高中学业。他的同事和邻居的孩子们都羡慕我们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如今,我们兄弟四人从事文化相关工作,虽未大富大贵,却以文字为生,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骄傲。

进入九十年代,父亲开始练习毛笔字,每天坚持不懈地书写。大哥见状,为我们父亲刻制了印章,并挑选出他满意的习作装裱保留。现在,我们珍藏着父亲的墨宝,每每抚摸欣赏时,怀念之情难以言表。其中一幅“人勤春常在,家和福自来”的遗墨尤其珍贵。

父亲的剃头刀支撑着我们的家庭生计。他以剃头为业,养育了我们姐弟五人,供我们上学、成家。他的工作生活圈虽小,但在煤矿这个大社区里,他的知名度却很高。他的手艺和服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邻居们常来找父亲剃头,家中总是热闹非凡。几十年来,我们与邻居的关系和睦如亲。

父亲虽是一介剃头匠,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他讲的故事和出的横联都展现了他的文化底蕴。他常说,“人在世上,财轻人重,人气胜过钱财。”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每年春节,大哥写春联时,我们都会想起父亲的那句“事在人为!”。

每当我看到父亲的遗墨,我仿佛能看到他辛勤工作的身影,那些墨迹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浓缩着永恒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