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课文四年级(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课本中的中华】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海兴 徐蕾

70年前,一声宣告震惊天地,“新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70年后,新时代的号角在此鸣响,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东方,“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这座城市便是北京,她的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步调一致,同行共振。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走进“课本中的北京”,宛若置身于一座宝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亲切雅致。细细品味,这些文字与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相得益彰。

每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华表上,我们的国家便以庄重的仪式开启新的一天——

“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了,嘹亮的乐声穿透天安门上空。五星红旗迎风扬起,万千双眼睛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激动得热泪盈眶……国旗升到顶端,太阳也跃出地平线。国旗如同一朵朝霞,与太阳共同升起!”(《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景山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放眼世界,再没有哪个国家的升旗仪式能如此撼人心魄,哪怕你日日路过,也会常常动容。人们彻夜排队等待,只为离国旗更近一些。这种方式,是每一个中国人饱含深情表达与祖国的连结。

北京春节厂甸庙会(水粉) 袁运甫

国旗升起的一瞬间,人们 思绪万千,仿佛7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盛大典礼。……新中国诞生那一天,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度突破安庆、芜湖一线,24小时内渡过30万人。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激昂的旋律,曾经激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战。”(《开国大典》,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国歌奏毕,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刹那间,每个人的家国情怀也随同国旗升腾至心的顶端。

在转身的那一刻,许多人停下了脚步。一座巍峨的丰碑赫然映入眼帘。

“它像威武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相呼应,远远望去,能够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故宫博物院(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浮雕上的精妙刻画,带我们穿梭于风云激荡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民族道路的艰辛,让我们更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

我们在课本中还发现一篇文章,虽未直接描写北京,却值得收录于“课本中的北京”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亲笔撰写的渡江战役新闻报道。这篇文章诞生于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

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北京始终是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

“从北京出发,仅仅百余公里就抵达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筑于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以巨石和城砖砌成。”(《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万寿山(版画局部) 彦涵

长城,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来被视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完美的代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长城后亦感叹:没有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长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桨》,景山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这个人(何大学问)好吹牛。自称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个鞭花,借着水声,天津海河边上都能听得见。”(《蒲柳人家(节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如今,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环抱京城。东城、西城核心区内,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彰显。

“昆明湖静如明镜,绿如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缓缓滑动,几乎不留痕迹。向东远眺,隐约可见几处古朴的城楼和城中的白塔。”(《颐和园》,人教

北京兼顾时尚与传统,繁荣且充满魅力。北京人对乡愁的情感体验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这些独特气质和价值观,是北京城市精神的最好体现,例如对传统节日的热情。

“按照北京的传统,春节通常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孩子们特别喜欢参加庙会,他们希望有机会到郊外欣赏乡村风光,骑骡子,还可以购买到各种新年的特色玩具。”(摘自《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如今的北京致力于历史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过去70年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0多倍,绿色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的主色调。一座环境清幽、绿树环绕的生态宜居城市正在逐渐成形。

“在北京,即使在繁忙的三环路旁,也可以看到野生松鼠……实际上,仔细观察会发现,一年四季,有许多种类的鸟类会轮流光顾我们的院子。”(摘自《都市精灵》,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如今的北京,正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戏曲焕发新的生命力,燕京八绝等传统艺术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彰显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独特魅力。

“不说天坛的皓月、北海的清风、卢沟桥上的狮子、潭柘寺的古松。也说不尽紫禁城红墙黄瓦的太和殿,长街上的繁华景象。单是紫藤、古槐、四合院,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甜美、清新、充满京味的情调。”(摘自《故乡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当今的北京,成功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衔接,成为了既保留了古都风貌又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市中的城市,那就是紫禁城。如今人们称之为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座宫殿建于明清两代,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摘自《故宫博物院》,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当今的北京,正密切关注着中轴线的申遗和老城区的复兴,历史建筑如胡同、四合院、会馆和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处处都显现出“老北京新生活,老胡同新活力”的生动景象。

“高楼大厦雕梁画栋,门前那块金字黑底的老匾闪闪发光……福聚德已经声名远播,成为京城的一大名所。”(摘自《天下第一楼》,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当今的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融合深入,正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成为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方向迈进。

“走过南北西东,游历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思考,我依然钟爱我的家乡北京。”(摘自《故乡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引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5日10版)